警政時報

媒體熱炒囤積物資以備兩岸開戰︱資訊混淆霧煞煞小民顧巴豆卡實在

我要分享

【文:洪七公】

美媒一則有關民眾正囤積物資以備兩岸開戰報導,近日被部分媒體引述造成熱議,如同COVID-19疫情爆發伊始,民眾搶購衛生紙風潮躍上媒體版面,成為社會關注焦點。此一很可能引發恐慌的資訊,因消息來源混亂,中國官媒和台媒近日都釋出呼籲「大家想像力不要太豐富」的風向,形成蔡政府強推「抗中保台」主張以來,兩岸官方難得一致都抱持試圖降溫此議題的態度與立場。

坦白說,站在台灣小老百姓的角度來看,沒有人希望兩岸發生戰爭
事實上,受到COVID-19疫情防疫影響,儘管目前台灣股市一片欣欣向榮,穩穩站上一萬七千點的歷史新高,面對萬物齊漲薪水不漲的現狀,許多人的日子其實過得非常窘迫。隨著防疫成功降溫,疫苗覆蓋率逐日攀升,疫情越來越穩定,百業亟待重整恢復,現階段大家只想努力拚經濟,顧好全家溫飽。持振興五倍券來個報復性消費,無疑才是多數人最想要擁有的小確幸!

圖片說明:中國糧荒疑雲發酵,常州民眾在超市大排長龍搶購物資。 (翻攝自微博)
圖片說明:中國糧荒疑雲發酵,常州民眾在超市大排長龍搶購物資。 (翻攝自微博)

兩岸人民消費習慣或許並不一樣,即使防疫管制期間,台灣的大賣場不論任何時段都是一堆人,這是日常的常態;根據陸媒報導,大陸引發搶購生活用品的熱潮,則是源於中國商務部發出《關於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場保供穩價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鼓勵家庭根據需要儲存一定數量的生活必需品,滿足日常生活和突發情況的需要。」

顯見,媒體熱炒所謂的「囤積物資」新聞,不論動機是否為戰備做準備,本質上兩岸人民的出發點其實是一樣的,大家都只是為了滿足日常生活需求。只不過,媒體是社會公器,自有媒體應該肩負的角色扮演與天職,媒體從業人員現實中當然也有「為了滿足日常生活需求」的需求。個人樂見這次眾多立場各異的媒體「為了滿足日常生活需求」而炒熱的議題,意外促使兩岸官方「不約而同」朝向「冷處理」靠攏的微妙發展。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