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政時報

磚磘社區重整出發再聚共識慶端節 │ 育幼院童單車尋艾草傳粽香加強防疫保安康

我要分享
圖片說明 :修緣育幼學童騎單車巡艾草祈福疫情快快過。(記者劉治強攝)
圖片說明 :修緣育幼學童騎單車尋艾草祈福疫情快快過。(記者劉治強攝)

【警政時報 劉治強/嘉義報導】

義市西區磚磘社區發展協會曾獲獎無數,首創社區報,頗具口碑,因活動中心(舊遊民收容所)被市府收回改造,會務沉寂多年,今年初經公教退協榮譽理事長黃義誠及原總幹事陳成恩的奔走,重新招募會員,重整成功再度出發,29日回到原活動中心(舊遊民收容所),舉辦傳粽香尋艾草祈福活動,迎來近10位議員及議員參選人的與會,再度展現社區凝聚力。

圖片說明 :磚磘社區再出發傳粽香。(記者劉治強攝)
圖片說明 :磚磘社區再出發傳粽香。(記者劉治強攝)

理事長黃義誠表示,嘉義市西區磚磘社區發展協會於2005年成立,經西區公所輔導陸續推動多項社區營造活動,並配合政府各項施政的宣導與執行,多次獲市政府頒獎表揚,並成為少數代表嘉義市,參加內政部的社區評選活動,頗具口碑。

2018年為讓社區營造更有著力點,也讓社區內居民的連結性更強,因而向文化局提出申請籌辦社區報,創刊首期發行2000份,分送家戶閱讀,內容以磚磘社區產業報導為主,身為磚磘人,不能不知磚磘事,此為社區首創,許多磚磘社區的活動訊息,收載於文化部的社區通。

圖片說明 :社區志工製作端午香包及划龍舟手工藝品展示。(記者劉治強攝)
圖片說明 :社區志工製作端午香包及划龍舟手工藝品展示。(記者劉治強攝)

總幹事徐蕙芳表示,磚磘名稱的由來,與在地原為磚窯廠有關,是個人文色彩極為濃厚的區里,甚至一位何淑芬藝文作家寫了一本「磚仔窯的故事」,表示磚磘社區是個頗具文化底蘊的所在。

常務監事陳成恩說,磚磘里日據時代至民國初期因製磚業興盛,今友忠路大統路口就是磚窯廠,廠區周邊全盛時期,住著幾百戶磚窯廠的工人,友忠路開闢後將磚窯廠與磚窯工人居住的「矮厝阿」一分為二。

圖片說明 :現包現煮粽香四溢磚磘志工滿身大汗。(記者劉治強攝)
圖片說明 :現包現煮粽香四溢磚磘志工滿身大汗。(記者劉治強攝)

目前友忠路邊上一攤鬍鬚剉冰炒飯炒麵的老闆說,他小時候以前這塊區域的每一條窄巷內,就是一處賭場,過年期間常有警察來抓賭。畢竟隨同磚窯廠的落寞,留下來的大都屬於磚窯廠的工人,隨著社會進步,這些出賣勞力沒有第二專長無謀生能力的人,只能過著過一天是一天的日子,因而衍生許多社會問題。

圖片說明 :多名志工先為場地進行除草。(記者劉治強攝)
圖片說明 :多名志工先為場地進行除草。(記者劉治強攝)

或許就是這些底層生活的點點滴滴,讓一些藝文愛好者對磚磘社區充滿著諸多的好奇,構建成「磚仔窯的故事」的藍本。

目前的磚磘社區已因著區內中興路、玉山路、友忠路、大統路、大華路的拓寬與開闢,玉山郵局再耕園的興建,四通八達的交通動線,帶動整個社區的經濟動能與商業發展,新舊住民的交替混和成一股新的社區發展生命力,於今的再出發,將能賦予磚磘社區新方向、新動力、新希望。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