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政時報

非典型環保公益家~奚臺陽牙醫師|不爭之德與自由之心

我要分享
圖片說明:奚臺陽牙醫師是位熱心的環保公益家、校園反毒宣導師。(劉正廷攝)
圖片說明:奚臺陽牙醫師是位熱心的環保公益家、校園反毒宣導師。(劉正廷攝)

【警政時報 劉正廷/特約報導】

長期進行社會關懷之路上,行醫40多載,堅持不退休的知名矯正專科醫師奚臺陽,堪稱是一位「非典型 (另類的) 環保公益家」

無論是大力倡導台灣反毒教育深植校園,他不惜在首長面前以下跪展示決心;抑或是獨排眾議,淡視尊嚴地大聲疾呼: 「隨手清狗便!」 (讓台灣成為一個零狗屎、零垃圾的國家);甚至對於大眾避之不及的假釋犯,他卻樂於長期擔任「觀護志工」一職等等,奚醫師的行事風格總是那麼地與眾不同。

然而不畏、不懼、甚至不爭,還可能成為多數人眼中特異獨行的「怪咖」下,他仍執著於貫徹「捨我其誰」之大任。這份難能可貴的堅持,大約養成於奚醫師刻苦的年少時代。

人生第一程

奚臺陽醫師出生在1950年高雄的一個小康家庭裡,父親畢業於上海工專,為一名車床技師,母親則專事在家照管他們5位兄弟姊妹。

後來奚家遠遷至台北,父親也如願在天母開設當地第一家修理廠,那段時日,回想起來,應是全家人曾共同擁有的一段短暫的幸福。不久,由於經營不善、虧損連連,連母親的婚戒都被典當掉後,終於無奈再度舉家搬遷,此次他們遷移至草山 (今陽明山) 上蝸居。

奚醫師回憶道,那是一戶草頂泥牆僅10餘坪的平房,住了他們一家7口。當颱風來臨前,擔心茅草蓋的屋頂會被吹跑,母親總是烙了幾片餅,便帶著全家往防空洞裡避災。

身為長子的奚臺陽,眼見家道中落,平日除了努力協助母親養雞養鴨、種菜植樹外,也因深知家中條件不足,常自發性地留校讀書,甚至在學校關門後,他還轉移陣地,在街道上就著昏暗路燈繼續學習,直到深夜12點才回家。

為了多掙些收入,在奚臺陽高二時,父親選擇遠赴硫磺島擔任技工。一年後,原本合約到期必須返回台灣,但父親卻臨時決定再往美國發展。

未久,奚家長子苦讀有成,順利考上台北醫學大學牙醫系就讀。而在海外辛苦打工的父親,期許改善家中經濟環境,則按月寄回200元美金支票,母親就拿到衡陽路的銀樓,換取些許台幣現金度日。

遺憾的是,父親這一去,人在美國,送返家鄉的卻是一罈骨灰! 抵美工作4年多,不足50歲之齡,父親即因肝癌病逝異鄉。

「我父親在美國就是一位外勞,後來我到美國去,走在街上,當看到一些整路挖水溝的工人時,很自然地,就會想起我的父親。」

「外勞都是辛苦人,所以我對外勞的態度總是特別好;若遇到病患是外勞時,我也自然地對他們多些同理心、同情心。希望幫他們治療好牙痛、蛀牙,至少要把那顆牙齒保住,減少再犯痛的機會。」

言談間,奚醫師主動展示一把父親親手製作的「鎮店之刀」,薄如蟬翼的錘煉工法,令人讚嘆。父親的形象,如同百鍊之金,煉金如鍊心,長存於他心中。

圓滿勝利組

敬重父親勇敢闖盪、堅韌扛責的精神;感念母親不怨無悔、敦實良善之性情。

驟失家庭樑柱後的日子,奚臺陽收起悲傷,不作他想,拒絕停滯;惟有奮發自強、力爭上游,在牙醫界闖出一片天、實踐社會關懷,才是對父母之恩的不二回報。

「如果沒有國民義務教育,我現在應該就在路邊擦皮鞋!」

奚臺陽深知「迎向挑戰、克服困難,提升自我」將是每日的必修課;但他更從未忘記,這一路走來,無論識或不識諸多貴人的善心協助,方是造就他得以成功的基石。

感恩回饋、投身公益、發願助人,早在他心中逐步醞釀發酵開來

1978年,奚醫師座落在台北市文山區的「福祥牙醫診所」正式開業。在這裡,他積累了牙科專業的技術和名聲,也是在這裡,遇到未來人生伴侶─王麗雁牙醫師。夫妻倆協力共同在牙科領域中發展,並培養出兩位知書達禮的女兒,人生路上,他已然成為人人稱羨的圓滿勝利組。

志之所向,無堅不入

「國泰民安可不是天生形成的,那需要靠社會大眾之力共同創造、維護而得!」

為求與時俱進、學習新知,奚臺陽於1986年赴美留學攻讀碩士。那時,他發現美國人喜愛養狗、遛狗,但對於狗屎的處理卻非常自覺,總會隨身攜帶穢物袋,絕不在街邊製造垃圾。

「乾淨的國家有自尊心、公德心及責任感!」

「我們臺灣也必須做到!」

於是,回台後,奚臺陽行有餘力,開始啟動內心公益機制。他自告奮勇、四處奔走,甚至到各國、各區拍攝當地「狗屎照」以做對比之用等。終於,和台北市政府環保局、台北市西南扶輪社合作,共同策劃【你我共創乾淨臺灣協進會】,推動「清山淨水─親山近水,垃圾不落地」運動,成為台灣環保公益(撿狗屎)之推手及達人。

由於眼見奚醫師既熱心公益、行動力又強,文山區里長亦逐步委之以重任,包括請他擔任觀護人(假釋犯)的「觀護志工」等,一做就做了10多年,之後他更成為台北市觀護志工協進會】的副理事長。

又因擔憂「失速毒潮,襲向校園」,並避免「碰毒品毀一生」的悲劇不斷上演,奚臺陽再以西南扶輪社為基部,自費設計並免費提供「反毒預防教育」包(不知已送出多少萬包了!),親身為社會大眾講解「反毒五步驟: 驚、逃、拒、勸、踢」,成為一位「校園反毒宣導師」。

伉儷情深,取得共識

然而,儘管奚醫師已化身環保公益大使,在外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卻並未獲得太座的認同,甚至由於立場與認知的差距,夫妻關係曾一度陷入危機。

「太太希望我把診所、教育女兒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去成立基金會、照顧毒犯!」

 「有一天太太對我說,『你當牙醫師確實可惜了! 你應該去當市議員,但在那之前,我們先離婚吧!』」

 「我問太太,為什麼要離婚?」

 「太太回答說,『你很熱心、也很正義、你看不慣的就會跟對方槓上,有一天,難保不會被誰給幹掉! 我和女兒三個女人,不想被你拖累!』」

奚臺陽並未沉迷於名利中;也沒有去選市議員。

但他依然本著自由之心、不爭之德,照樣韌性 (任性) 地騎著摩托車 (摩托車方便、省時,從未考慮要開車),穿梭在大街小巷裡,思考著:怎麼做才能讓最親愛的家人,更理解他傳播正能量的社會使命?

及至某一天,他準備向太太攤牌,告知她打算開始做「校園反毒」宣傳。

他仍清楚記得,當時,小心翼翼地站在太太身後,遲疑一陣子,終於說出口,「我有件事想跟妳講!」

「原本我認定太太聽到的反應會是,立即轉過身來,大聲指責,『你環保還做不夠嗎? 還要做什麼反毒! 你診所到底還要開下去嗎? 你知道孩子的教育還要花錢呀!……』」

然而,「等了長長的30秒,太太依然背對著他,終於講出一句話,『救一個是一個啦!』」

當下,奚臺陽毫不保留地、流露他知性兼感性的鐵漢柔情,淅瀝嘩啦地就飆出淚來! (弄濕了一條大毛巾)

達成共識,終於獲得家人支持,這一段與自己、和家人的長期抗戰,終能平和落幕。

圖片說明:奚臺陽(左)和王麗雁牙醫師(右)賢伉儷。(劉正廷攝)
圖片說明:奚臺陽(左)和王麗雁牙醫師(右)賢伉儷。(劉正廷攝)

感恩惜福,自得其樂

奚醫師說,他是個自得其樂的人。這在他的「福祥牙醫診所」裡可見一斑。

診所內擺放他行醫40多年來的各類物品,品項繁多但井然有序,儼然是個「奚氏小型博物館」。儘管存量大而似乎悖離「斷捨離」的原則,但在奚醫師如數家珍逐項說明下,每物件均被賦予鮮明、實質的存在價值。

其中包括大量的書籍,各式各樣不同領域的書刊,見證他所說,天天閱讀且閱讀範圍無極限的習慣。

還有一項他至今依然不輟的生活習慣─每日讀五份報紙,然後作剪報,不但剪、貼還分類,幾乎完全以私人包辦現代網路搜尋之功能。

奚醫師頗為遵循「律己帶秋氣,處世帶春風」之理。

嚴格的自律生活,是他的日常。注重健康,堅持體重控制,每天量體重,詳細記錄,58.2公斤是最起碼的要求,一旦出現紅字,即刻增加體能訓練。

他認為,牙科工作是高度勞力的服務業。因此對員工,無論品德、體力都有高標要求。

「我們診所每個月發給每一位員工一本「讀者文摘」,請他們認真閱讀後,寫一篇「閱讀心得」,還得經過主管批示。」

 「此外,每位員工,每月每人要求路跑10次。每次跑1小時或至少5公里。」

 「而每個月院務會議前,我會帶隊到河濱公園,先做體操,然後全體一起跑,速度依照個人可以不一樣。來回5公里完成後,才各自回診所,準備晚餐及院務會議。」

 「要求診所員工閱讀、寫筆記,是為了提升心靈成長和成熟度,對診所整體的和諧有重要幫助;同時一間診所若要長期經營,必須藉由跑步,來提升及維持員工的充沛體力;員工有了好體力,減少疾病,也就減少病假的產生。」

拿出幾大本歷年來的捐款名冊,奚醫師說,只要提出單據,他3000、5000一定捐。

「不必留給子女太多遺產,但能為社會做多少就盡量放手去做吧!」

天地間真滋味,惟「靜者」嘗得出、看得透!

「多年以前,我就對死亡有個很浪漫的想法。我希望自己躺在湖面上,慢慢地沉下去。屍體腐敗後,還可以給魚蝦當食物,也不浪費!」

如是一位另類的、頑童般,擁有濃厚自我價值觀的牙醫師,他把青春留給專業;把理想獻給對自我的堅持

凝視著奚家全家福合照,下方兩行小字: 善意存人間、書香傳家遠。不正是這位「以虛養心,以德養身,以仁養天下萬物,以道養天下萬世」的奚醫師,一生的寫照!

 

奚臺陽醫師簡歷: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

美國芝加哥大學LoyoLA大學矯正碩士

福祥牙醫診所 院長

台灣牙醫數位學習學會 理事長

台北醫學大學 牙科校友會 理事

台北市牙醫師公會 理事

中華牙醫學會 口腔衛生教育委員會 委員

台北市環保局 環保義工大隊 副大隊長

台北市文山區義警大隊 副大隊長

台北市觀護志工協進會 副理事長

國防部台北市文山區後備軍人 主任

我要分享
按個讚!警政時報粉絲團!讓您立馬觀看獨家影片!也可向我們投訴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