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潘林慶龍∕花蓮報導】
富里鄉地方創生青年創意發想及行銷的工作空間,富里鄉成立製造農村實驗基地及「櫱」共用辦公室,於今(29)日起揭牌啟用,將以農為基礎的論述而發展,縣長徐榛蔚受邀出席,期勉透過共享辦公室能開創更多有趣的農村事。
未來富里製造農村實驗基地工作站將以農業基礎、實驗之精神,培育在地人才,豐富各種職業類別,建構完整的六級化產業鏈,經營地方青年網絡連結之平台,以「共享」為基礎,發展富里的創生事業,不論是藝術、音樂、行銷等方式,行銷「富里」。
縣長徐榛蔚表示,從過去的社區總體營造至農村再生計畫,進而發掘各鄉鎮的屬性與特色,而數位學習中心更透過數位學習,克服交通藩籬,減少城鄉差距,期勉不同領域的人才,共同參詳以建立共識、發想創意行動,並匯聚公私部門的資源,建構地方創生的願景。
加強地方人才培育,與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共創「人文創新社會實踐基地」。這幾年重新活化這個老舊的私人糖廠,從原先的有機米生產基地、農民教育訓練及多功能的農藝教室,還包括千坪的綠地,是每年富里穀稻秋聲音樂節的活動會場,同時兼具策展、教育訓練、會議空間等。作為企業社會責任,參與各項食農教育推動、食物轉型等行動,也是流域學校聯盟成員之一。
主辦單位邀請花蓮縣長徐榛蔚、富里鄉長陳榮聰 、林區管理處處長黃群策 、花蓮縣議員黃玲蘭、水保局副分局長宋文彬 、東部聯合服務中心副執行長郭應義 、花東縱谷管理處處長郭振陵以及農糧署東區分署署長徐煇妃等人一起透過澆花器,以澆花的方式注入秧苗,象徵基地生生不息。
「櫱」的註解:讀音ㄋ一ㄝˋ,以水稻在地面以下的根或近地面處莖基密集的節,所發出的不定芽,進而成長的分生莖(分枝),藉此象徵我們期待富里製造能像是水稻「分蘗」的過程,開枝散葉,故此次主題和空間以「櫱」命名。